新闻资讯
热门推荐
- 苏州猎头公司在通信和电子行业的人才寻访实践
- 苏州猎头行业:在变革中探寻破局之道
- 苏州猎头公司的差异化突围:在产业升级中重构人才猎聘逻辑
- 初创企业如何通过猎头服务快速搭建核心管理层?
- 高管招聘失败率高达 40%?专业猎头的风险控制五步法
- 猎头公司 VS 自主招聘:成本、效率、成功率全方位对比
- 企业数字化转型,猎头如何提供适配技术人才
- 教育行业变革下,猎头如何为新赛道挖掘人才
- 苏州猎头公司:架起企业与人才的 “黄金鹊桥”,解锁城市发展密码

咨询热线 400-8325-007
热门标签
- 海外高层次人才 青年人才项目 苏州猎头公司哪家好 领军人才创新 苏州的猎头公司 苏州猎头公司有哪些 启明计划 苏州专业猎头公司 苏州猎头公司排名 省海外高层次人才 苏州本地猎头公司 青年人才 猎头公司 苏州猎头公司哪 苏州猎头公司哪个好 海外人才 苏州猎头 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苏州靠谱猎头公司 苏州猎头行业 苏州优秀猎头公司 高级人才 苏州猎头公司 储能行业 储能行业猎头公司 高层次人才 苏州高端猎头公司 领军人才创新项目 苏州猎头公司收费标准 猎头机构 苏州猎头机构 苏州猎头公司收费 储能行业猎头 江苏苏州猎头公司 创新人才 苏州十大猎头公司 储能 火炬计划 高端人才 苏州知名猎头公司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 苏州猎头公司服务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苏州有哪些猎头公司
储能行业猎头公司分析:储能行业中国南北发展为何有差异?
储能与“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规模,自然有着正相关关系。比如,据财通证券统计,受益于光伏风电等波动性能源装机量快速增加,用于新能源并网的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占据了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的约50%左右。
储能发展除了与新能源装机有关以外,还和地方产业结构、用电结构也有关系。因此,储能发展上,并非南方、北方某一方风光地理条件更好,就一定更好。
据国网能源院分析数据,南方地区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低于北方地区,而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均明显高于北方地区,高技术产业用电量占其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明显高于北方地区,呈现较快上升趋势。2013-2018年,南方地区高技术产业用电量占其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从13.8%调整为15.3%;北方地区高技术产业用电占比从6.7%调整为7.5%,上升趋势不明显。
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如钢铁、化工等高能耗产业,在厂区铺设光伏电池板、建设储能电站,仅能用于照明等用电,对于生产过程而言其发电量就显得杯水车薪。但对于高新园区,正适合通过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获得持续的可再生电力。
比如2022年3月,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印发《苏州工业园区进一步推进分布式光伏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明确:十四五期间,力争年均新增光伏装机容量70兆瓦,到2025年,园区光伏装机容量较2020年增加350兆瓦,区域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并将对光伏+储能项目补贴0.3元/千瓦时,连补3年。 这不仅是某一个园区的计划。2023年3月,苏州市发改委发布关于《苏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提出到2025年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达533万千瓦;到2025年,全市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40万千瓦,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将开展复杂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控制、高效光伏、大容量储能等技术创新。
那么,是否意味着,传统制造业更占优势的北方省份如山东,储能发展就不如江苏等先进制造较发达地区?看2020年数据,似乎如此。
据统计,2020年,我国新增储能装机规模为3069.7MW,其中,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1569.7MW,占比达51.1%。仅广东、青海、江苏三省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就达846.6MW,占全国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的54%。也就是说,广东、江苏代表的南方省份占据了更多储能装机的容量。
但储能的发展变化之快,也出乎很多人预测。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电化学电池为主,还包括压缩空气、机械储能等,不含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
分省域来看,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5的省份分别为:山东155万千瓦、宁夏90万千瓦、广东71万千瓦、湖南63万千瓦、内蒙古59万千瓦。
短短两年,山东、宁夏等北方省区就已经超越广东、江苏等南方省份。当然,与其说这是南北差距,其实更主要是北方代表省份与南方代表省份的差距。而2019年至2021年,中国新型储能的排位变化也非常大,其中山东是变化最大的一个。
因为中国储能市场发展,省份之间差异特别大,由于各个省市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比例存在差异,储能的政策也各尽不同,在储能装机量上发展速度也会有所区别。
山东在新型储能规模上成为中国第一,一方面是其新能源装机量的提升,2021年底,山东电网并网风电光伏发电容量就突破5000万千瓦,全国排位位居内蒙古、河北之后,位居第三位。
另一方面,也与政策上的重视有关。毕竟山东作为重工业大省,对能源转型的需求非常强烈。
仅2021年到2022年的两年时间里,山东就推出十多条储能相关政策,规定储能在调峰市场优先出清、鼓励将分散的新能源配储项目集中建设,并率先提出租用的共享储能模式。在2022年初现货市场正式运营后,储能在山东的发展逐步走向市场化进程,独立储能和火储联合调频等应用场景都比较广泛。
据山东能源监管办披露,到2022年年末,山东全省共有6家独立储能电站参与现货电能量市场交易,总装机达50.3万千瓦,实际最大放电电力48.8万千瓦、最大充电电力49.9万千瓦。